備受關注的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于1月28日上午在濰坊富華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山東新嘉集團董事長尹光勛作為濰坊市政協委員出席了會議,其《打造農業科研創新高地 助力鄉村振興》的政協提案,再次作為會議的重點提案,入選第十三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材料。
山東新嘉集團董事長尹光勛出席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
提案撰寫背景
2018年10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試驗區,試驗區是全國唯一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是濰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骨干工程。
新嘉集團借助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成立的東風,成立了濰坊院士谷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國際院士谷展廳,項目受到了山東省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等一批領導的指導和考察,項目的建設旨在通過院士谷助推綜試區打造成全國農業開放發展引領區、農業科技創新先行區,基本形成農業開放發展新格局。
基于上述背景,集團董事長尹光勛提出了《打造農業科研創新高地 助力鄉村振興》的政協提案,提案講到: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濰坊是農業大市,農業產業基礎雄厚,在產銷模式及農產品對外貿易等領域都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形成“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農業產業發展迅速,規模日益壯大,農業經濟不斷增長,綜合實力逐漸增強。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間融合深度不夠。
濰坊的農業產業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服務等環節,雖與二三產業有部分結合發展,但存在著融合程度差、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低等缺點。此外,先進科技滲透不深,限制了產業間融合發展的空間,阻礙了第一二三產業最大效益的輸出。
二是農產品加工產業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強。
突出表現為:加工程度低、總體規模小、生產不集中、深加工能力差、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創新能力弱等,市場充斥著以粗加工為主的低、中端的產品,缺乏深加工為主的品種豐富、獨具特色、附加值高的高端產品。
三是新型農業主體規模小,轉型升級能力不足。
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觀念意識守舊、安于現狀、缺乏人才支撐、技術型人才流失嚴重;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總體規劃相對滯后;再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不明朗,經營組織形式落后。
四是環境承載能力有限,保護機制不完善。
資源的不斷消耗、環境的不斷惡化,是濰坊農業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濰坊是極度缺水城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的1/7,然而水是農業生產的必需要素。水資源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業的發展,隨著二三產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
為此,提出建議如下:
一、“人才興農”,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堅持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實施“人才興農”戰略的基礎性工作,不斷完善人才體系及制度建設。加大人才優待力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入駐濰坊。人才不僅要引得進,還要留得住,著力解決好人事關系、社會保障、住房安置等現實問題,全面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
二、“科技興農”,抓好農業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依靠科學技術,指導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科技、經濟、生態的協調發展,打造一批優質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高科技農業及專業化、工廠化農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創建循環生產新模式;建設農業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體系,以科技創新促產業興旺。積極對接中國農業科學院,推進成果轉移轉化,將最新農業科研成果與農業產業無縫銜接,實現科技興農。
三、“技術興農”,促進農業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
改進傳統農業技術,因地制宜地把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結合起來,注重發揮農業技術人員專長,鼓勵他們到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攻關,宣傳普及增產增效綜合性栽培技術,積極推廣秸稈綜合處理、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推廣應用性環保技術,如加大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力度,加工企業清潔化生產等,加強農業食品產業環境保護意識。以技術助力農業,切實做到“技術興農”。
四、“品牌興農”,加大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力度
注重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濰坊農產品品牌。促進傳統農業向品牌農業、特色農業轉變,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精心培育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農業龍頭品牌,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以上企業、龍頭企業申請注冊“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著名商標”等;促進農產品出口企業注冊商標,打出自己的品牌,使濰坊農產品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的“菜籃子”。
1月29日上午,濰坊晚報《兩會訪談》專欄“鄉村咋振興 委員有話說”記者專門采訪了集團董事長尹光勛先生,尹總指出:
鄉村振興要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
建議:實施“人才興農”,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完善人才體系及制度建設,吸引更多高端機構和人才入駐濰坊。實施“科技興農”,抓好農產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農業科技、經濟、生態的協調發展。實施“品牌興農”,加大產品品牌的培育力度,促進傳統農業向品牌農業、特色農業轉變,全面提升農產的市場競爭力。